免费客服热线:400-008-0618
星空app官方官网-星空(中国)返回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星空app官方官网-星空(中国)
我国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的意义、诉求和理念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01-10  阅读次数:4596

2017710日,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人才是卫生健康事业的第一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7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办名义就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专项工作出台的文件,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从教育学视角,对《意见》所反映的我国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的政策意义、政策诉求和政策背后的理念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政策意义

《意见》的出台对于未来我国医学教育改与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医学教育改业诉求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年以来,我国多次就医学教育改革颁布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如2009年《教育部卫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作提医学教育质量的若意见》、2012年《教育部卫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意见》、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才培养改革的意见》、2017年《教育部关于进步做好“5+3”体化医学才培养作的若意见》等。《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医学教育的改革从业或者省部级诉求上升到国家战略。近年来,教育部或其他部委出台的医学教育改、医疗卫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等相关政策,多是就某专业(如临床医学、中医药)或某领域而言。本次《意见》视野宽、定位、综合性强,医学教育在教育整体性改革中的地位将得到加强。

我国等医学教育多年来改与探索的深化和完善

《意见》是对我国医学教育近余年来改与探索的肯定。我国医学教育改可追溯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1992年全国教育作会议。之后,在等教育领域提出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强调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体制改是关键,教学改是核。进21世纪,等教育改中又经历课程体系建设,21世纪才培养模式改等。医学教育改是在等教育改发展的环境下逐步发展的。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001年卫部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制定了《中国医学教育改和发展纲要》,这是新世纪初我国医学教育改和发展的纲领性件,是指导医学教育进规模、布局、层次、结构调整的依据;2011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医学教育改,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卓越医学才;此后卓越医培养计划”“住院医师制度试点”“四轨合”“四证合”“5+3”体化临床医学才培养等改在医学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和完善。《意见》的出台是对多年来医学教育改与探索,尤其是等医学教育改与探索的深化和完善,是理论到实践、政策到动的体现。

21世纪我国等医学教育改与发展指明方向对我国医学教育未来发展,尤其是2020—2030等医学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路线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学教育经历了六七年代的断档期,医学教育改起步相对较晚。近些年医学教育不断发展,逐步缩了与国际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实践层引进了PBL教学、注重团队合作学习等。尽管如此,我国医学教育在毕业后教育、实践教学方面和国际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差距。这次《意见》更加强调毕业后教育,包括实践教学。过去我们可能存在种错误观念,尤其90年代后,强调在学校,成才在医院,这次改强调毕业后教育的规范化、才培养体系的健全和医学教育改与发展政策环境的完善。《意见》充分吸收国际医学教育新理念,并结合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实际,《意见》中指出的改措施为我国医学教育改与发展指明了向。

政策诉求

《意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意见》将质量保障作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把医教协同作为推进医学改革的关键。

建立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健康医学模式

21世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1970年以前的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理性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大健康模式的转变。在大健康模式关照下的医学及哦啊与强调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强调临床技能、思维和态度;在医学教学方式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和基于问题的教学过程,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求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医学模式的转变。过去理性医学时代在医生眼里人们看的是病,缺乏”人“的概念,而现在更多关注病人本身。此外,在多个学科与技术发展的当今时代,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医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要求在医学模式上发生相应变化。

改革和完善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体制,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2010年《柳叶刀》杂志发布的21世纪医学教育委员会联合撰写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代医学教育改的典型特征是以教师为中、科学为基础,按学科安排课程,是基于科学的医学教育(sci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解决的是知识和专家型的医学。第代医学教育改的标志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模式的出现,其发展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解决的是能/临床实践性的医学。第三代医学教育改以系统为基础,以胜任能为导向,强调建医教协同的卫服务系统,解决的是综合素养下的公共服务型的医学。对照国际医学教育发展,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国已经建起世界上较规模的医学教育体系,但是在理念、投、质量、效益等方面在全球还相对较弱,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不差距。这次《意见》主题关键词就是深化医教协同,体现了21世纪医学教育委员会报告中医学教育理念,反映了医学教育系统和卫系统的相互关系。可以认为,这次《意见》的出台旨在改和完善我国医学教育和卫体制,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提医学才培养质量

《意见》的第三个政策诉求可认为是深化医学教育改,提我国医学才培养质量。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为体制机制问题和教育教学问题。在体制机制问题上,主要表现为管理平混乱、经费投明显不、师资数量和质量不、临床实践教学设备不等。其中,在经费投上,根据2010年《柳叶》发表的报告中的数据,全球医学专业平均成本为11.3万美元,中国较低只有1.4万美元。在师资上,世界卫组织发布了全球六区医学院校,平均为2.73,其中美洲2.50,东南亚2.42,美国1.11我国医学院校已经超过16。在实践教学设备上,有半以上医学院校达不到均病床数0.5的要求,有的民办医学院校甚没有附属医院,却开设了临床类专业。在教育教学问题上,主要表现为医学教育的众化、医学课程体系普遍陈旧、教学法落后、毕业质量不。在教学式上,以教师为中的传统授课式仍占统治地位。学评价式普遍采取纸笔考试法,偏重知识记忆。还有许多医学院校没有实施客观标准化病考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等。在毕业质量上,每年我国执业医师考试全部参考员通过率不到30%,应届本科毕业通过率约为60%,临床医学毕业就业率约70%

政策背后的理念

纵观本次《意见》中的相关表述和涉及的政策,它符合20世纪60年代以来等教育改的理念,如终教育理念、教育综合化理念、教育国际化理念、教育全化理念等。需要系统思考这些理念对等医学教育改的影响,以及回答等医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

教育终化(Lifelong Learning)终学习(教育终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它代表了国际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终教育理念下普通等教育和专业等教育相结合,强调院校教育、毕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体化。《意见》中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点。三阶段教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职前职后,职前的标准化、毕业后教育的规范化以及职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反映了终教育的可持续理念。

教育综合化(Integral Education

《意见》中体现的第个理念是教育的综合化。体现在三个方面是组织机构重构,从独设置向综合性学的联姻;是学科体系优化,学科从分化到综合到学科交叉与融合;三是知识内容整合。《意见》中体现的体制机构结合集中体现在医教协同,学科和识整合体现在跨学科、多学科”“教与学融合体现在学术共同体”“合作教学”“情景教学”“问题教学等。

教育国际化(Internationalizing Education

教育国际化是对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做出的种反映。教育国际化体现为摆脱传统物医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体现为从培养专科医到培养全科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doctor才观的转变。《意见》反映了国际共识的组织变模型和理念开展我国医学教育改,其核体现在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上,如教学设计的4C标准(录取标准、胜任能、教学途径、职业道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和教学改既反映了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又体现了扎根中国地的特。此外,《意见》中教育国际化的个重要体现是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开展医学教育认证和评估。

教育全化(Holistic Education

《意见》体现的第四个理念是教育的全人化(holisticeducation)理念。全是指完整的人,全人教育是指发展个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落实以完整个whole child/person)为教育主题的全育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八类全教育课程。此外,Bolen1992)提出五星医生(ve star doctor),五星医生分别为保健服务的提供者(Care provider)、 Decision Maker(公共政策决策者)、Communicator(医患关系中的交流者)、Community Leader(社区领袖)、Manager(学术组织的管理者);苏格兰医学院提出医学课程的三环模型(医学生的基本能力、医生是如何培养成的、作为专业人的医生),全人教育教学过程表现为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整体来看,2017年全国医学教育改发展作会议和《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步推进医学教育改与发展的意见》在我国医学教育改发展进程中是史前例的,具有程碑意义,是深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与健康会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精神的结果,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意见》所体现的我国医学教育改与发展的核是质量保障,基本思想是医教协同。

返回顶部